經渠穴
導讀:經渠穴歸屬手太陰肺經穴,有緩解治療氣管炎、支氣管炎、哮喘等作用,經渠穴的位置: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,詳見本文圖解經渠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經渠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經渠穴的位置】
經渠穴屬于手太陰肺經穴,經渠穴位于人體前臂掌面橈側,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,腕橫紋上1寸
【3秒鐘取穴】伸手,掌心向上,用一手給另一手把脈,中指指端所在位置即是。
【取穴技巧】從腕橫紋上1橫指橈骨莖突的高點向內側推至骨邊,與橈動脈間的凹陷處
【穴位解剖】穴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肱橈肌、旋前方肌。皮膚,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。針在橈神經淺支內側經皮下組織,在橈動、靜脈的橈側穿前臂筋膜,深進旋前方肌,該肌由正中神經的骨間前神經支配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經渠穴】屬于手太陰肺經穴,五行屬金。
【名解】“經渠”,經過、路徑的意思;“渠”,指水流的道路。經渠穴,顧名思義,它的意思就是“肺經的經水流過的渠道”,故名“經渠穴”,經渠穴是呼吸暢通的法寶,適用于各種呼吸系統疾病。
【經渠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咳嗽、喉痹、咽喉腫痛、氣管炎、支氣管炎、哮喘、肺炎、扁桃體炎、腰酸背痛、食道痙攣、肩周炎、氣喘,胸部脹滿,胸背痛,掌心發熱,無脈癥等
【功效】宣肺利咽,降逆平喘,通經活絡
【穴位配伍】肩周炎配伍穴位:合谷穴、經渠穴、中府穴、內關穴、后溪穴、中渚穴
疾病概述: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。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,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,以后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,并逐漸加重,晝輕夜重,夜不能寐,不能向患側側臥,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。肩部受到牽拉時,可引起劇烈疼痛。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,并向頸部及肘部放射,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縮。
按摩順序與技法:合谷穴、經渠穴、中府穴為一組;內關穴、后溪穴、中渚穴為另一組。每次按摩一組,兩組輪換。每穴按揉30一50次。每天按摩1次,30次為1個療程??沙掷m3一4個療程,直至痊愈。
咳嗽配伍穴位:肺俞穴、尺澤穴、經渠穴
腰酸背痛配伍穴位:丘墟穴、魚際穴、昆侖穴、京骨穴、經渠穴
經渠穴是肺經經水流經的渠道。據《 甲乙經》 記載,此穴位“不可灸,灸之傷人神明”,意思就是說對這個穴位不能用針灸,否則會損傷神明;《 資生經》中云:“治足心痛。”能醫治腳心的疼痛。經常按摩這處穴位,有宣肺利咽、降逆乎喘的作用,現代臨床中醫學經常利用它來治療各種呼吸系統的疾病。
【養生保健】在氣不太順或者氣接不上來時,可用中指指腹揉經渠4~5分鐘,有降逆平喘的作用,能使呼吸輕松順暢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按摩療法】用大拇指彈撥經渠穴100~200次,能防治肺部疾病,如氣喘、咳嗽(用中指指腹揉經渠穴,每次左右各按4-5分鐘)。
【艾灸療法】用艾條溫和灸5~20分鐘,每天一次,可緩解前臂冷痛。
【刮痧療法】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經渠穴3~5分鐘,隔天一次,可用于治療咳喘、心煩、嘔吐等。
【功能作用】宣肺理氣,清肺降逆,疏風解表 此穴為肺經經穴,五行屬性屬金,肺經肺臟本身屬金,“經主喘咳寒熱”,故經渠具有疏風解表、宣肺理氣、清肺降逆之功,可用于治療宣降失常所致的發熱惡寒,咳嗽氣喘,胸悶胸痛,及肺熱上壅咽喉的腫痛;因經渠位于腕關節處,故有舒筋利節的近治作用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