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樞穴
導讀: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經脈的穴道,主要治療便秘、腹瀉、腹痛、虛損勞弱等。天樞穴的位置:在中腹部,肚臍左右兩側三指寬處。詳見本文圖解天樞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天樞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天樞穴的位置】
【天樞穴】在中腹部,肚臍左右兩側三指寬處。
【標準定位】在腹部,橫平肚臍中央,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。
【取穴技巧】仰臥,肚臍旁開3橫指,按壓有酸脹感處。
【穴位解剖】當腹直肌及其鞘處,有第9肋間動、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、靜脈分支,布有第9肋間神經分支(內部為小腸)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天樞穴】Tiān shū(ST25),出《靈樞。骨度》。屬足陽明胃經。大腸之募穴。別名:長溪穴,谷門穴,長谷穴,循際穴,谷明穴,補元穴,循元穴。
【穴位含義】募集氣血上輸大腸經。
(1)“天樞穴”。天星名,即天樞星,為北斗星的北斗一,其左連線為北斗二天璇星,右連線為北斗四天權星。該穴之名意指本穴氣血的運行有二條路徑,一是穴內氣血外出大腸經所在的天部層次,二是穴內氣血循胃經運行。本穴氣血物質來自二個面,一是太乙穴、滑肉門穴二穴傳來的風之余氣,其二是由氣沖穴與外陵穴間各穴傳來的水濕之氣,胃經上、下兩部經脈的氣血相交本穴后,因其氣血飽滿,除胃經外無其它出路,因此上走與胃經處于相近層次的大腸經,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輸送,故名“天樞穴”。
(2)“長溪”、“長谷”。“長”,源源不斷也。“溪”,水流的路徑也。“谷”,狹谷也。長溪、長谷名意指本穴的氣血強盛,向外輸出源源不斷。本穴物質由胃經上下二部匯聚而成,其氣強盛,源源不斷地輸往大腸經所在的天部層次,故名。
(3)“谷門”、“谷明”。“谷”,胃氣也。“門”,出入的門戶也。“明”,可見之物也,指本穴氣血強盛,外輸氣態物為可見之物。谷門、谷明名意指胃氣由本穴源源不斷地輸送大腸經。理同天樞名解。
(4)“循際”、“循元”。循,循氣血運行的固有道路運行也。際,際會也。元,本元也。循際、循元名意指本穴的氣血強盛,循氣血物質的固有通路外輸大腸經。理同天樞名解。
(5)“補元”。“補”,充補也。“元”,本元也。補元名意指本穴的氣血強盛,為人體后天之氣的充補之元。人體之氣分為多種,有元氣、宗氣、神氣等等。元氣為先天之氣,也就是腎氣,它與生俱來,不可改變。元氣為人的先天之本,它隨著人的生長發育而不斷消耗,但元氣的消耗隨人體后天之氣的盛衰而改變,后天之氣盛則元氣消耗慢,后天之氣衰則元氣消耗快。同理,補充了人的后天之氣也就是間接地補充了人的元氣,本穴輸出的強盛之氣即是有補充強化人體后天之氣的功用,故名為補元。
(6)大腸經募穴。因本穴氣血強盛,氣血物質與大腸經特性相符,向外傳輸是輸入大腸經所在的天部層次,為大腸經氣血的主要來源之處,故為大腸經募穴
【氣血特征】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濁氣,性溫熱。
【運行規律】水濕濁氣由本穴交于大腸經氣血所處的天部層次。
【功能作用】募集大腸經的氣血物質。
【天樞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便秘、腹瀉、細菌性痢疾、腹痛、腹脹腸鳴、嘔吐、虛損勞弱、傷寒、中暑嘔吐、急性闌尾炎、月經不調、不孕等。
【功效】調理脾胃、理氣健脾、通經活絡
天樞穴主要是調理以大腸為主的腸道病,對于急性的、慢性的都有用。如果說肚子咕咕作響的那種,也是適合用灸法。
【保健原理】堅持按摩,可以調中和胃、理氣健康
【臨床運用】現代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炎、急慢性腸炎、闌尾炎、腸麻痹、細菌性痢疾、消化不良。
【穴位配伍】天樞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脹腸鳴;天樞穴配氣海穴治繞臍痛;天樞穴配上巨虛穴、下巨虛穴治便秘、泄瀉。
急性闌尾炎配伍穴位:上巨虛穴、闌尾穴、天樞穴
疾病概述: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急腹癥。其臨床表現為持續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,惡心嘔吐,多數病人白細胞和嗜中性白細胞計數增高。而右下腹闌尾區壓痛,則是本病重要的一個體征。急性闌尾炎應及時去醫院就診,按摩只起到輔助作用。
按魔順序與技法:首先推按巨虛穴20次,接著推按膝殯以下約5寸,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的闌尾穴20次;最后按摩天樞穴3分鐘。
腹瀉配伍穴位:足三里、天樞穴
細菌性痢疾配伍穴位:上巨虛穴、曲池穴、天樞穴
便秘配伍穴位:足三里、大腸俞穴、天樞穴
現代人由于各種各樣原因,經常受到消化不良和排泄不暢的困擾,如便秘,或者吃了腐壞的食物引起腹瀉,腹痛,等等,讓人極其難受,不但對身體健康不利,情況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工作、學習。遇到這種情況,可以按摩天樞穴,能夠有效刺激并調整腸胃的蠕動,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治法原則】寒則補而灸之,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。
穴位減肥的按摩手法:可以用掌根按揉中脘穴和天樞穴,也可以用掌根由上至下按揉中脘穴,有左至右按揉兩個天樞穴;也可以以肚臍為中心,經常畫圓,這種按摩叫做摩扶法,這也是最常用的按摩手法。
【特效按摩】仰臥,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天樞穴2分鐘,可緩解消化不良、惡心嘔吐、胃脹、腹瀉、腹痛等癥,效果明顯。
【按摩療法】用拇指指腹按揉天樞穴1~3分鐘,長期按摩,可以改善便秘、消化不良等癥狀。
【艾灸療法】用艾條回旋灸灸治天樞穴10分鐘,一天一次,可以治療腹痛、腹脹等病癥。
【拔罐療法】用氣罐拔罐天樞穴,留罐10分鐘,隔天一次,可以治療腹瀉、痢疾等病癥。
【刮痧療法】用角刮法,讓刮痧板的邊緣向刮拭的方向傾斜,刮拭天樞穴,以出痧為度,隔天一次,可治療腸鳴、腹瀉等病癥。
【別名】長溪、大腸募、谷門
【特別注意】孕婦禁止針灸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