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池穴
導讀:天池穴歸屬手厥陰心包經,有緩解治療咳嗽、氣喘、胸悶、脅肋脹痛、乳癰等作用,天池穴的位置:第四肋間隙,乳頭外1寸,前正中線旁開5寸,詳見本文圖解天池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。
【天池穴的準確位置圖】
【圖解天池穴的位置】
【天池穴的位置】位于人體胸部,當第四肋間隙,乳頭外1寸,前正中線旁開5寸。另說“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”(《素問。氣府論》王冰注);“在乳后一寸,下五分”(《針灸集成》)。
【取穴方法】側坐位,在胸部,先取乳頭下的第4肋間隙,再從鎖骨中線外量1橫指處,按壓有酸脹感。
【穴位解剖】 在胸大肌外下部,胸小肌下部起端,深層為第四肋間內、外??;有胸腹壁靜脈,胸外側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胸前神經肌支及第四肋間神經。
點擊查看:同身寸法》》【1寸、2寸、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】
【穴名解說】
【天池穴】出《靈樞。本輸》。別名天會。屬手厥陰心包經。手足厥陰、少陽之會。
【名解】“天池穴”。“天”,天部也。“池”,儲液之池也。天池名意指心包外輸的高溫水氣在此冷凝為地部經水。本穴位于乳頭外側,而乳頭為人體體表的高地勢處,亦是本穴也位于高地勢處,即天部,穴內物質又為心包經募穴膻中穴傳來的高溫水氣,至本穴后散熱冷降為地部經水,本穴氣血既處高位又為經水,故名“天池穴”。
【天池穴位的作用功效】
【主治病癥】頭痛、四肢不舉、下腋腫、咳嗽、氣喘、嘔吐、胸悶、脅肋脹痛、乳癰、乳汁分泌不足、肋間神經痛、瘰疬等
【作用功效】活血化瘀、止咳平喘
【臨床應用】現今常用于治療心絞痛、心肌炎、乳腺炎、乳汁分泌不足、肋間神經痛。
【天池穴位配伍】天池穴配內關穴緩解治療心痛;天池穴配列缺穴、豐隆穴緩解治療咳嗽。
【日常保健】晚間順時針按摩100次,然后逆時針再按摩100次,有助心陽運轉,氣血的流動,還有養心護心非常至關重要。
【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】
【針灸療法】天池穴,斜刺或平刺0.5-0.8寸(本穴正當胸腔,內容心、肺,不宜深刺)
【艾灸療法】天池穴,艾條灸5-10分鐘,天池穴艾炷灸3-5壯。
【按摩療法】用雙手中指指腹垂直按壓天池穴,每次3分鐘,每日2次,雙手可交換按摩。
【穴位相關閱讀】
【免責忠告】此文章圖片和文字均為穴位密碼網整理或來自網絡書籍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;發布的人體穴位圖和信息僅供參考,若針灸等相關操作請咨詢當地醫院醫師.